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中软国际万如意: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特点和政府采购制度建议

近日,“创新驱动 制度推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政府采购改革研讨会暨《中国政府采购》年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潘风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王勇刚出席会议并致辞。财经期刊总社社长、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殷亚红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中软国际副总裁、解放号总裁万如意博士受邀出席了本次年会,并发表《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特点和政府采购制度建议》主题演讲,强调基于AIGC的下一代软件生成技术将加剧数字政府建设成本重构,并呼吁在应用生成体验大幅提升的同时,政府须重视共性能力的沉淀。

本次会议得到了财政部国库司的指导和云南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由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社主办。财政部国库司、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全国人大机关采购中心、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中心等中央单位、中央部委采购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负责人、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和多位专家学者、部分高校采购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优秀供应商代表共三百余人齐聚春城,共同交流、探讨、展望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法律制度与政策完善,推进政府采购统一大市场建设等议题。

政府采购制度如何适应并支持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时代主题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并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适应并支持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

中软国际作为数字中国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聚焦智能物联网业务、云业务、企业应用服务等主航道业务,积极参与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的信创中国方案,持续增强数字创新能力。在2022年Gartner全球ITS排名中升至第73位,连续五年获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其中2022年的百强榜排名第13位,在纯软件服务企业中排名第一。中软国际结合自身参与建设数字中国的实践总结,识别到3个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面向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性需求时应当给与的必要关切。

第一个特点:数字政府建设有很强的外部技术依赖性

万如意博士以一网统管平台建设为例指出,更高要求的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更多元、更领先、更复杂的数字技术支撑。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运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也对建设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城市级的数据从方方面面汇聚到一个平台上,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来支撑精细化的管理。为了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从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建模、应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依赖大量技术支持。因此,实际上技术部门已经全面地介入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履行过程中。技术部门的介入,不仅推动了政府的业务、数据和数字技术全面融合,同时也带来了作为甲乙双方之间不完全契约的潜在风险。

万如意博士讲到,不完全契约是指在订立合同契约的时候,经常存在一些无法预见、也无法约定清楚的问题,会给合同订立后留下模糊地带,并进一步导致那些未被初始合同规定的或然事件发生时出现新的决策权的问题,即“剩余控制权”的归属问题。然而在数字政府建设中,IT供应商在技术领域的知识较甲方更专业,再加上平台建成后的不可中断性,甲方对IT供应商的依赖性更强,加剧了甲方在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剩余控制权”方面趋于弱势地位。IT供应商全面介入政府公务流程,在交付风险尚未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其实对IT供应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为了保障公平、扩大竞争导向下的降低供应商门槛的做法,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给数字政府建设带来灾难。但是,如果在这些领域提高供应商门槛,则又会破坏当前现行政府采购的制度根基。

为此,中软国际基于20年软工经验沉淀了一套面向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护航方法和经验,通过解放号项目管家帮助甲方更好地把握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2022年,中软国际解放号一共护航了2014个数字政府建设项目,不仅降低了现行采购制度框架下的IT交付风险,同时也积累了各类型数字政府项目建设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将在未来进一步会发生的IT交付变革浪潮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二个特点: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革命,会加剧重构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本结构

万如意博士指出,数字政府建设所依赖的技术本身发生了断代式的革命,特别是这次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革命,和过去每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一样,会有相当一部分边际成本转变为固定成本。

以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变革为例,在动力产生的源头,从过去由每一辆汽车的燃油发动机产生动能,转变到集中由电厂产生电能进而供给给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再比如搜索引擎引发的变革,之前个体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需要进行低效的点状搜索,而搜索引擎的出现将个体搜索的边际成本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时搜索就成为了一种稳健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了一种固定成本。

对于数字政府建设来说,一个个烟囱式的系统是较大的边际成本,而建立在可复用的共性能力平台上的应用,就是较小的边际成本。在几年前云计算技术刚兴起的时候,也曾经对采购政策带来过相似的挑战,甚至多次出现了“0元中标”、“1元中标”这种争议采购案。其实,背后的本质是采购花钱买的那部分成本结构变了,如果采购制度没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有些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可能就会走歪。

在这一轮AIGC的技术革命中,大语言模型如果应用到IT交付领域,将会对IT交付的成本结构造成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大的变革。中软国际正在积极布局基于AIGC的下一代软件生成技术,让应用生成的边际成本再进一步降低。以城运中心一网统管为例,过去想做一个分析场景,往往需要策划、概念设计、原型设计、开发、验收,再加上反复来回的修改,周期就会被拉得很长。这个过程不仅有交付风险,更重要的是僵硬的过程抑制了数据应用的创意,进而严重抑制了数据应用的数量和质量。如果采用基于AIGC的软件生成技术,应用生成的速度将会快很多,管理者的创意想法将会被快速生成、批量产生很多应用,那么数据创意就会更容易被激发,数据应用的价值就会更充分地被挖掘。

要想将应用生成的边际成本做到足够低,就要求复用共性能力的水平做到足够高。传统意义上的一个个项目立项、建设、交付、验收的管理方式,也确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那么,在这种鼓励复用共性能力、降低应用生成边际成本的做法,就是一种“轻建设、重运营”的思路。过去一个个仍旧屹立不倒的烟囱式系统,作为边际成本,在这一轮AIGC技术革命浪潮中,可能会不可阻挡地逐渐被吸纳到共性能力强化的固定成本中。可以说,采购花钱要买的标的物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采购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去响应这些变化,做适应性调整。

第三个特点:在技术复杂性被不断封装、应用更加便捷的过程中,风险链条也正在被拉长

当前在我国的政府数字化项目中,对封装在项目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开源软件的安全保障性等风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万如意博士以代码治理为例指出,全球已经有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在使用开源软件,据信通院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开源企业服务的行业对象中,政府占比达到30.7%。这表明我国政府信息化采购已经在大规模使用开源软件,但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开源软件的使用规范与治理政策。

在国际上,2016年美国政府发布了《联邦源码政策:通过再利用和开源软件提升效率、透明度和创新性》,该政策要求使用联邦政府资金开发的定制软件每年至少需要开源五分之一,减少重复的定制软件采购来节省纳税人的税款,并促进联邦机构之间的创新和协作。2022年7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CSRB)发布了《2021年12月Log4j事件审查》报告,建议研究解决国家数字和网络安全所必须的措施,包括政府供应商软件透明度标准、建立软件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开源软件安全激励机制和协作工作组等。在国内,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对金融行业开源技术治理提出了政策指导。

而作为我国第三大开源软件用户的政府行业,对开源治理的关注几乎为零,政府信息化开源软件治理工作亟需规范化管理。在未来中美竞争的格局下,全球半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尤其需要在政策的制定中更加重视这类技术风险。中软国际对开源代码治理非常关注,作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安全委员会的首批受邀单位以及开源基金会开源生态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中软国际在开源软件上,尤其是在开源鸿蒙上,已经有了深度的战略布局,护航开源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聚焦于软件代码级安全,全面构建行业数字防护安全矩阵,也希望在该政策议题中做出积极贡献。

万如意博士最后表示,依托中软国际专精软件产业20年的软工经验,未来解放号将推出JointPilot自研平台,携手战略客户与伙伴开展领域知识图谱(DKG)共研联创,做好面向私域的码仓建设、数据治理、知识工程、模型精调、AI应用生成等工作,帮助政企客户更好地拥抱AI2.0时代,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助力中国数字化转型、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建设!